來到澳洲,不能錯過的事之一,當然就是要來給無尾熊看看囉!
Koala Park,位於雪梨的市郊,是大部分亞洲旅行團到雪梨必來的景點之一。
入園的門票,4-14歲的小孩是AU$9塊,
超過14歲以上的人入園就要收AU$19塊囉!
相當於台幣約430元。跟台灣的遊樂園價錢相比,還算不會太貴啦!
入口處,一張顯眼的告示牌告訴大家,
這裡的無尾熊(Koala)餵食時間是每天的10:20am、11:45am、2:00pm及3:00pm。
看看手錶,快接近無尾熊的餵食時間了,想說導遊應該會先帶我們去看吧!
但是阿賢說,要先去看看剪羊毛秀啦~
途中,經過一塊扛棒,
上面貼滿這KOALA PARK裡頭會出現的各種各類動物,真是零瑯滿目啊!
澳大利亞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美譽,
養羊業一直是澳大利亞主要的經濟支柱和大宗出口創匯物資。
平均每人擁有羊數約爲9至10隻,是世界上平均每人擁有羊數最多的國家。
跟著阿賢的腳步,來到剪羊毛秀的會場,台上的澳洲大叔已經開講啦!
還好,我們應該沒有delay太久,看來這show好像才剛開始不久。
這位大叔正在台上跟底下的遊客介紹一些剪羊毛的必備工具。
照片中那個吊在半空中,狀似鞍形的帶子,就是剪羊毛過程中的護具唷!
這個護具主要是保護剪羊毛工人的腰部,(哈哈~蜜絲薇戲稱這是「靠腰」啦!)
不然他們這樣一天到晚都彎著腰在修剪羊毛,
恐怕沒多久,每個人都得了腰酸背痛的職業病、紛紛陣亡啦!
而從空中垂吊在地板上的,則是大叔的吃飯工具---剃毛刀囉!
稍早前聽導遊介紹過那把剃毛刀的故事,
因為澳洲的羊咩咩,全身上下最大的經濟產值就來自於牠那一身暖烘烘的毛皮,
而剪羊毛工人的薪水則是論「隻」計酬的,
也就是在固定時間中你可以剪越多隻羊,你的薪水就可以領得越多,
所以啦~在這種情形下,當然「時間就是金錢」,能越快剪完就可以領越多錢囉!
但是在早期,工業技術並不發達,澳洲的剪羊毛工人是使用一般剪刀來剪羊毛的。
這樣的工具使用起來,剪出來的羊毛都不漂亮,而且也常常會弄傷羊咩咩。
所以後來就有一個聰明的澳洲人發明了一個狀似男生用的電動刮鬍刀,
三兩下、不用十分鐘就可以輕輕鬆鬆剪完一頭羊囉!
後來導遊阿賢還說,
因為這位澳洲人發明了電動剪羊毛刀,對澳洲羊毛業帶來正面的影響,貢獻很大,
所以後人就把他的頭像放在澳洲的50元的紙鈔上,紀念他囉!
澳洲大叔介紹完他所使用的工具之後,
一聲口哨,原本在一旁安靜休息的狗狗,
突然跳起來跑到一旁的羊舍,趕了一隻羊咩咩上台。
而且這隻狗狗超乖的,不用大叔再下口令,
等羊咩咩就定位後,自個兒就又乖乖的蹲到旁邊休息啦!
接下來,要看大叔表演怎麼剪羊咩咩的毛囉!
大叔把羊咩咩拖出來之後,一手抓住牠的耳朵、一手拖住牠的下巴,
半拖半拉的把羊咩咩的位置喬到就剪毛戰鬥位置。
最後,大叔用雙腳的力量夾住羊咩咩的前腳,並且讓牠的身體往後傾,
很奇怪的....這樣的姿勢,居然讓之前奮力抵抗的羊咩咩突然之間就安靜下來了!
喬好位置、搞定羊咩咩、套上護具(靠腰)之後,開始要來剪毛囉!
大叔邊剪邊跟底下的遊客解說,
看他剪羊毛從腹部開始,接著是後腿、背部、頸部、前腳,
三兩下、真的不到十分鐘,一隻毛茸茸的羊咩咩馬上就被大叔脫光毛皮,
像是沒穿衣服般的赤裸呈現在大家眼前。
嘿嘿~看到這裡,
應該很多人都會說其實咱們台灣中部的清境農場也有這一類的剪羊毛秀表演,
而且比這個還好看喔!
蜜絲薇怎麼形容得這麼大驚小怪咧~
這是因為啊~
蜜絲薇還沒看過清境農場的剪羊毛表演,
所以囉~到澳洲第一次看這表演,當然會覺得十分驚奇囉!
趁大叔解說的空檔,蜜絲薇偷瞄的一旁的羊舍....
左邊這種羊咩咩在咱們台灣的農場大多都可以見到,
反倒是左邊這隻,蜜絲薇可是除了在電影之外第一次看到喔!
看他頭部跟四肢都是黑黑的,
不知道毛剃掉之後,會不會跟我們的烏骨雞一樣,全身都黑黑咧?!
本以為大叔表演完剪羊毛秀之後,這場show應該就結束了吧!
沒想到.....這show還有續集唷!
大叔帶我們到旁邊的柵欄邊,這時口哨又響起,剛剛那隻狗狗又出現啦!
快跑衝進柵欄,表演起趕羊秀囉!
原本在另一頭三三兩兩一小堆一小堆的羊群,
在這隻狗狗狂吠之下,
真的就像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羊咩咩逐漸集合往大叔的方向前進。真是神奇啊~
看到這裡,蜜絲薇腦海裡突然浮現了一部前幾年很轟動電影---
「我不笨,所以我有話說」。
電影裡的那隻主角小豬Babe,終生的志願就是要當上一隻牧羊犬。
看剛剛大叔的狗狗對著羊咩咩狂吠的景象,
不禁讓蜜絲薇想起,狗狗會不會學電影裡的小豬在跟羊咩咩說話、打商量呢?!^____^
看到這裡,羊毛秀算是結束了,
導遊又突然像幽靈一樣的出現在身旁(剛剛show進行時,不知他躲到哪兒了!),
招呼大家往下一站前進,
也就是這樣,讓蜜絲薇喪失了跟大叔那隻狗狗照相的機會呢~
哈哈~看到這牌子,就知道無尾熊來啦!
園區外面的這塊牌子,上面還有裡頭今天上工的無尾熊「花名冊」喔!
這裡的無尾熊很像輪班制的每一隻出場的時間都不一樣~
其實澳洲政府非常保護無尾熊的,
擔心無尾熊們天天工作八小時的話,會很容易掛點的!
(ㄟ.....我們天天都得要工作八小時耶!唉~真是人不如熊啊!)
原本一開始很多地方都可以親手抱抱無尾熊,
可是後來因為很多人在抱無尾熊的時候,
常常會被無尾熊突如其來的排泄物給嚇到,
遊客在驚嚇之餘馬上就把手放開、把無尾熊丟掉,造成很多無尾熊因此受傷。
目前全澳洲只剩下昆士蘭省可以親手抱抱無尾熊了!
所以下次如果去到布里斯班(in昆士蘭),就可以一圓親手抱抱無尾熊的夢啦!
不過吼~聽說抱無尾熊是要收錢的,因為這算是給無尾熊的工資唷!
無尾熊,英文名稱Koala,
是澳洲原住民的方言,意指「不喝水」,是澳洲的特有種生物,
台灣翻譯叫牠做「無尾熊」,但大陸則稱牠是「桉熊」或直接音譯「考拉」。
全世界僅分佈在澳洲的東部昆士蘭、新南威爾斯和維多利亞地區
低海拔的尤加利樹林中。
1798年首次被人類發現,但在19世紀初澳洲無尾熊遭到捕殺出口,
數量從百萬隻銳減到一千多隻,澳洲政府便開始立法保護牠們。
無尾熊的身長約60-85公分,能活約10-15年,體重約13-14公斤,
跟一個小朋友的體重差不多。
前肢共有五指,其中兩指與其他三指較為分離,
其形狀類似人類的手,但有兩個拇指;
後肢共有四趾,其中一趾與其他三趾分離成90°角,
這些型態有利於無尾熊攀附樹木、抓癢和梳毛。
雌性無尾熊身體有育兒袋,可供嬰兒棲息。雄性的胸前有咖啡色條紋。
無尾熊的唯一食物就是尤加利樹,
但因為尤加利樹葉含有大量水分,可以提供無尾熊身體所需,
所以無尾熊幾乎可以不喝水。
不過偶爾還是會到小溪邊喝水的,
像是年初2月發生在南澳維多利亞省的森林大火,大火把很多無尾熊都逼出森林,
也讓無尾熊們熱到不得不跑到民宅或路邊跟人們要水喝了!
(以上照片出自網路)
無尾熊屬於夜行動物,身體新陳代謝比較慢,每日需睡眠20小時,
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看到牠的時候,多半都呈現睡眠狀態。
他們大多在夜間活動,可以避免浪費太多的能量!
真是標準的「吃飽睡,睡飽吃」喔!^_^
一般無尾熊都是一胎只生一隻,
不然寶寶大一點,無尾熊媽媽的育兒袋可是擠不下2隻寶寶啊~
幼熊出生後會住在母親的育兒袋裡,大約半年後才會從母親的袋中出來。
等到小無尾熊已經大到沒辦法鑽進育兒袋裡面時,
媽媽就會把牠背在背上,非常可愛喔!
大家一定會想說,
無尾熊媽媽每天這樣在樹上爬來爬去,甚至跳來跳去,
那袋中的無尾熊寶寶怎麼都不會掉出來呢?
這是因為無尾熊媽媽的育兒袋袋口朝下,
(跟袋鼠媽媽的朝上育兒袋不同)
而且育兒袋裡有類似拉繩的肌肉,可以封緊袋口,
這樣就不用擔心無尾熊寶寶會不見啦!
不過這裡園方似乎是將成熊與幼熊分開飼養展示,
所以整個園區逛下來,都沒能看見小無尾熊的蹤跡。
無尾熊在生活中有幾個天敵,其中之一是澳洲犬(丁狗,Dingo);
其他像是野生的貓、狗以及狐狸,也都是無尾熊的天敵之一。
但現在無尾熊受到人類道路、交通的影響,使得棲息地的減少,
文明的進步,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敵人。
看這一隻隻無尾熊懶洋洋的「掛」在樹枝上,模樣十分可愛ㄋ~
看大家到齊後,無尾熊保育員就從樹上抱起一隻無尾熊到欄杆上,上工時間到囉!
今天這個時間出勤的無尾熊叫做PRINCESS,是隻愛動的母熊喔!
保育員用尤加利樹葉引誘著PRINCESS向遊客靠近,
但調皮的PRINCESS不聽保育員的指揮,偏偏往反方向移動。真是挖哩咧ㄟ
突然之間,蜜絲薇發現一件好玩的事情!...
請各位好好仔細看看下面這兩張照片唷!
發現了嗎???......
原來啊~~~這無尾熊如果要「換」樹枝的話,
除了爬下這根樹枝到底下再從另一根樹枝底下爬上來之外,
另一個最快的方法,就是從樹枝上「咻」得跳到隔壁樹枝,
可別看平常無尾熊的動作都是慢慢、懶懶的,這瞬間移動的速度可是非常快的喔!
沒多久,這隻調皮的無尾熊,又用跳的方式換到另一根樹枝啦~
(呵呵...真是有活力啊!)
瞧......照片中的無尾熊正用他那短而肥的小腿在搔癢呢~好可愛唷!
看完可愛的無尾熊之後,來看看它的近親---袋熊
袋熊Wombat,英文發音近似「王八」,
跟無尾熊一樣都屬哺乳類有袋目的動物,是有袋目動物中最長壽的。
牠們的腳趾與肌肉非常發達,身長約1米,尾巴很短,算是幾乎無尾。
這隻袋熊本來是好好的窩在木桶裡睡大頭覺,不過,上工時間到、出場見客啦!
剛看到這隻袋熊的時候,直覺得這隻外表長得圓滾滾、像熊又像山豬的動物,
好可愛唷!
幫我們把袋熊抓出來的人,哈~是剛剛表演剪羊毛秀的大叔ㄟ啊!
看來,不是只有我們公司要求「多能工」,
沒想到,連澳洲的動物原也是這樣要求員工啊!
這位袋熊老大從睡夢中被大叔抓出來,一整個老大不高興的,把頭埋進後腿裡,
不管旁邊的人有多吵,繼續睡牠的大頭覺。
導遊還開玩笑說,看到袋熊老大這樣把頭埋進去,
就表示牠今天心情不好,不想見客啦!
而且在大家輪流過去跟袋熊老大照相的時候,
那位大叔一直告誡大家,千萬不要從牠的前面經過、晃過或把牠惹毛了,
因為牠可是會突然抓狂大咬你一口啊!
輪流跟袋熊老大拍完照之後,繼續往前走,來看神仙小企鵝囉!
Little Pengulin小藍企鵝,俗稱「神仙企鵝」,
平均身高只有40公分,體重大約1公斤,
是所有企鵝家族中體型最小的一種。
有別於一般企鵝,牠們的背部有著一片深藍色、藍得發亮的羽毛,
因此而被稱做小藍企鵝。
主要分佈地點在澳洲、紐西蘭一帶,主食是小魚跟甲殼類浮游生物。
因為膽子小,所以大多只在夜間出來活動。
聽導遊阿賢說,來澳洲要看神仙企鵝的話,
當然非澳洲東南邊的「菲力普島Phillip Island」莫屬啦!
澳洲政府在哪兒設置了一個神仙企鵝的觀光保護區,
遊客可以在夜間觀賞到一大群一大群的企鵝遊行狀觀景象喔!
什麼?企鵝還會遊行?
這是因為......小企鵝們每天傍晚都會從海裡遊回岸上來,
成群結隊的走回岸上的巢穴裡,
所以就以「企鵝遊行」而聞名全球。
不過在觀賞小企鵝回巢的時候,可是不能拍照喔!
聽阿賢形容這些情節,害得蜜絲薇也好想去看小企鵝遊行喔~
下次我也要去住菲力普島~
我們來到的時候,剛好遇上神仙小企鵝的餵食時間。
看小企鵝吃飯的時候,蜜絲薇發現這些小企鵝並不會爭先恐後的拼命搶吃食物,
有趣的事,他們會有部分在旁邊站崗,一部份去吃東西,
等吃東西的吃了一些之後,再到旁邊跟原先站崗的小企鵝換班來吃,
看他們這樣輪流、分工合作的感覺,連小企鵝都知道要這樣做,
真是佩服啊!
看著、看著,突然後面出現一個陌生的中文「你們看夠了嗎?可以換人了吧?」
一回頭,發現原來說這話的人,是園區內另一團南部來的台灣旅行團啊~
說真的,要前面的人讓讓,讓別人也可以看看,這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口氣有必要這麼差勁嗎?...
再說,凡事都有先來後到,他們那團晚來了,當然也得等我們看完啊~
怎麼可以開口趕人呢?真是生氣ㄟ.....
不管他們那團了!繼續逛下去.....
接著,來看澳洲土狗---丁狗Dingo。
蜜絲薇看著籠裡的小黃,似乎還蠻溫馴的,感覺不出牠有多特別ㄟ?!
聽阿賢解說,才知道丁狗(Dingo)號稱是目前澳洲大陸最大的肉食性動物喔!
丁狗之於澳洲土著,就像台灣土狗之於原住民一樣,
早期澳洲土著是會帶著丁狗四處打獵,
所以導遊說,在「Australia」這部電影中,
那位土著巫師老人身旁跟著的動物,就是丁狗啦!
一開始的澳洲居民並不相信丁狗會攻擊人類!
因為當時,人們在野外發現丁狗的蹤跡時,丁狗總是趕緊躲避。
但在1980年初期澳洲中部有一對夫妻帶著他們的小孩到鄉下去露營,
這個妻子看到一隻野狗溜進小孩睡覺的帳棚,不到幾秒鐘,小孩就不見了!
報警之後,妻子堅稱小孩是被野狗叼走,
可是警察在露營區的附近卻搜索到小孩沾血的衣物,
但卻找不到有被野狗撕裂的痕跡。
於是,警方、法官及社會輿論紛紛認為是這位媽媽狠心殺害自己的小孩,
被判終生監禁。
雖然這位媽媽後來在1986年被釋放,
可是她卻始終生活在輿論壓力之下,受社會大眾不斷的指責。
但在2001年昆士蘭省的一處島嶼上,發生一位孩童被兩隻丁狗攻擊咬死的事件,
在此之前,同一地區也發生好幾件丁狗攻擊人的案例。
到這時,澳洲人才正視到,
他們眼中認為像一般野狗一樣的丁狗,
其實攻擊性十分強,會攻擊看起來比他們要弱的嬰兒小孩。
而那位媽媽的事件,也因此受到平反。
後來,好萊塢將這位媽媽的故事改編成一部電影,
片名是「暗夜哭聲(A Cry in the Dark)」,
由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飾演那位傷心又受委屈的妻子,
梅莉史翠普更以這部片拿下當年的坎城影后喔! (圖片出自「開眼電影網」)
聽到這裡,蜜絲薇不敢再瞧不起這位看似溫馴的小黃大哥啦~
繼續走下去,一行人來到袋鼠區,看袋鼠囉!
導遊阿賢說,這裡的袋鼠,跟一般我們在電影上看到的不太一樣,
這裡的袋鼠是屬於體型較小、毛色較深的Wallaby,身高約100公分,
跟那種身高比成人還要高的Kangaroo,是不一樣的喔!
嘿嘿......知道後面這隻袋鼠偷偷摸摸跟在前面那隻袋鼠要做啥嗎?
答案揭曉,後面那隻袋鼠先生本想跟前面袋鼠小姐求愛的,
只不過,袋鼠小姐不願意,所以就跑給袋鼠先生追囉!^____^
園區內還有各式各樣的鸚鵡
接下來,看到照片這兩隻動物,你知道這是啥呢?
這兩隻看似像鴕鳥的大鳥,叫做「鴯鶓Emu」,
是澳洲最大的原生鳥類、世界第二大鳥類,
澳洲原住民經常崇拜鴯鶓並視為澳洲的象徵,是澳洲的國鳥喔!
體型壯碩,但卻和非洲駝鳥一樣失去飛行能力,
只剩下小小兩片翅膀隱藏在長而蓬鬆的體羽中。
身高可達2公尺,體重在60公斤以下,但是跑起步來速度可達時速50公里,
每跨步可達3公尺,也可以長距離小跑步唷!
在歐洲人移居澳洲之前,澳洲本有三種鴯鶓,現在僅存一種。
鴯鶓媽媽每次約可產下10-25顆深綠色的蛋,
由鴯鶓爸爸負責孵化,孵化期約9週。
孵卵期間鴯鶓爸爸不吃不喝,只喝些晨露。
除了翻蛋,鴯鶓爸爸幾乎不起身,而鴯鶓媽媽則在巢外負責警戒。
這種分工合作的景象,在企鵝家庭也可以看到喔~
而鴯鶓的油脂是澳洲原住民的祖傳秘方,也是澳洲高經濟價值的特產。
原著民用鴯鶓油來減輕疼痛,滋潤和保護皮膚,治療燒傷及肌肉或關節疼痛喔!
接下來~剛剛的小袋鼠只是驚鴻一瞥而已,現在就來跟袋鼠做個第一次親密接觸吧!
這裡的袋鼠園區,還不算小,雖然有木製柵欄,但一般遊客仍可以自由進出,
不過,很奇怪,既然進出這麼自由,這些袋鼠怎麼不會想說來個「逃獄」咧?
澳洲大陸由於長時間與其他陸塊隔離,
因此保持了物種在進化上的獨特性,
使得有袋類動物得以繁衍並演化出多種生物型式,
最有代表性的有袋類動物當數大袋鼠,毆洲人稱其Kangaroo。
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當年探險澳大利亞東海岸時,
生平第一次見到這種跳躍式前進的龐然怪物,
就十分驚訝地做着手勢詢問當地土著人,土著人回答說:「Kangaroo。」
於是,庫克船長就稱此物為「Kangaroo」,袋鼠也由此得名而编纂入英國詞典。
然而,「Kangaroo」在土著語言裡,其實就是「不知道」的意思!
哈~這典故是不是有點瞎啊~
不知道是不是接近中午時分,天氣炎熱,
一進來就發現這裡的袋鼠普遍都顯得意興闌珊、懶洋洋的,或坐、或倒、或趴的,
躲在陰涼的角落或樹下。
蜜絲薇本以為,若出手戳弄牠,不知道會不會被袋鼠老大來個後腳踹咧?~
答案揭曉,這些袋鼠果真是熱到不想動,不管蜜絲薇怎麼戳弄牠,牠都不為所動。
最後,被我戳煩了,所幸跳到一旁,離我遠一點了~
ㄟ....這袋鼠的毛,摸起來的感覺還蠻硬的,不是很好摸ㄟ~
在袋鼠園區裡晃啊晃的,蜜絲薇發現一隻舉止奇怪的袋鼠.......
這隻袋鼠一直低頭拼命喝水,喝到一半,抬頭休息一下,還記得不忘要看看四周,
好像在看附近有沒有危險、有沒有敵人,然後又再低頭拼命喝水。
這應該就是動物的本能吧?!
生活在野外,隨時都要擔心自己會不會變成別人的下午茶或晚餐......
只是蜜絲薇觀察了好一會兒,覺得這隻袋鼠這樣的循環已經好幾次了~
心想....這位袋鼠大哥啊~有這麼口渴嗎???喝這麼久都不會脹喔?.......
本來還想說,袋鼠園區的小袋鼠會不會跟無尾熊區的小無尾熊一樣,
隔離到另一區咧?...不然怎麼都沒看到小袋鼠咧?
結果啊~哈~被蜜絲薇發現啦~
原來這袋鼠媽媽擔心袋鼠寶寶熱到中暑,所以就袋著牠到旁邊的陰涼角落休息啦!
瞧~這對袋鼠母子睡得可真熟啊~
不管我們這一群怎麼嬉鬧,他們仍舊安然的跟周公下著棋啊!
袋鼠寶寶睡到一半,還看到不時變換姿勢,找到舒服的姿勢後,繼續睡....
吃中飯之前,導遊阿賢帶我們來這個....
ㄟ~ 這不是蝙蝠嗎?
怎麼旁邊的一塊牌子上會寫著「BBQ Lunch」啊~
不會等一下的BBQ大餐會有這一套菜啊?
呵呵~聽阿賢解釋,原來這只是廣告牌啦!
告訴大家園區這裡有中餐BBQ,不是要大家吃蝙蝠BBQ啦~
好啦!午餐的放飯時刻到啦!來吃澳洲的BBQ保肥餐囉~
「保肥」,英文「Buffet」,就是保證讓你肥死的餐啦~
這個BBQ保肥餐其實可選擇的菜式並不多,
不知是不是天氣炎熱,還是蜜絲薇對這澳洲的時間還有時差在,
(雪梨比台北快三小時)
總感覺似乎剛剛才吃過早餐,怎麼又要吃午餐咧?~
難怪人家說,出國玩就是時間到了就要把你餵飽,
三餐之間的時間過得特快,總感覺一直吃吃吃不停ㄟ.........
菜色有烤牛排、羊排、烤雞翅、鱈魚排、義大利冷彎管麵、沙拉與水果。
能選擇的真的不多....
而在這些菜色中,蜜絲薇最推「烤雞翅」這道啦!
果真如網路上傳言的,
烤牛排肉太老、羊排有腥味、鱈魚排又有魚腥味(蜜絲薇對魚腥味稍微敏感一些),
只有「烤雞翅」好吃啊~~~
還有挖~這義大利冷彎管麵的味道調得不錯,蠻好吃的喔!
除此之外,蜜絲薇一定要推薦這裡的飯後甜點---牛奶雪糕!!!
雪糕的外包裝看似不起眼,
但是一打開便可以聞到這牛奶的味道超香、超濃的,
而且吃起來感覺也不會太甜,真是超讚的啦!
不過很可惜,這個甜點雪糕並不是任你吃到飽的,而是限定一人一支,
而且是等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之後,服務生才慢慢的從廚房端出來,
數量算的剛剛好,就算你想多吃一支也沒有啦~
所以,冰友啊~~~以後來這裡吃飯時,可千萬不要提早離席啊!
不然,飯後送來的甜點雪糕可是會被其他人獨吞的喔!
在這餐廳裡,還有一項特別、在台灣蜜絲薇未曾看過的小東西,
就是照片中的這個咚咚啦~
大家知道這是啥嗎?....
在這餐廳裡,餐桌上並沒有看到一般餐廳會看到的瓶瓶罐罐調味料,
原來是放在餐桌上的小盤子上啊~
不過剛拿到的時候,還真有點搞不懂這要怎麼打開咧~@@
翻到背面一看,原來兩個調味料中間留有一相通的溝槽,
而側面再看,又發面這溝槽的上方有一個凸起物,
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要突起物朝下(餐盤),兩邊往中間往下擠壓,
這樣突起物就會破裂,裡面的調味料就可以擠出來啦!
本來這樣的設計,是想讓客人使用時不像一般袋式調味料那樣會弄骯雙手,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我們比較笨@@~
剛開始使用的時候,好幾次都逆向噴到自己的衣服或噴到對面團員的盤子上,
真是尷尬啊~
【後記】
今天是小週末,所以在園區內看到好幾個可愛的外國寶寶.....
白白、胖胖、肥肥、嫩嫩的~真是可愛到爆哇~
看得蜜絲薇好想偷抱一個回台灣咧~
就這樣,在蜜絲薇的「幻想」中,結束了Koala Park之旅..............
【延伸閱讀】
【Go】09' 澳洲雪梨。(0) 行前計畫
【Go】09' 澳洲雪梨。(1) 夜宿CI051
【Go】09' 澳洲雪梨。(2) Sydney我來啦!
【Go】09' 澳洲雪梨。(3) Blue Mountains National Park藍山國家公園
【Go】09' 澳洲雪梨。(4) 來看無尾熊啦!~ KOALA PARK
【Go】09' 澳洲雪梨。(5) 2000年雪梨奧運會場
【Go】09' 澳洲雪梨。(6) 小義大利區 Leichhardt Town Hall
【Go】09' 澳洲雪梨。(7) 雪梨歌劇院 & 遙望雪梨港灣大橋
【Go】09' 澳洲雪梨。(8) 雪梨灣遊船
【Go】09' 澳洲雪梨。(9) 岩石區跳蚤市場The Rocks Market
【Go】09' 澳洲雪梨。(10) 雪梨夜遊Part I-雪梨水族館Sydney Aquarium
【Go】09' 澳洲雪梨。(11) 雪梨夜遊Part I-雪梨港灣夜景
【Go】09' 澳洲雪梨。(12) 雪梨夜遊Part I-傳統肉派(Harry Meat Pie)宵夜
【Go】09' 澳洲雪梨。(13) 雪梨夜遊Part I-車遊國王十字街風化區
【Go】09' 澳洲雪梨。(14) 雪梨夜遊Part I-同性戀街漫步
【Go】09' 澳洲雪梨。(15) 邦黛海灘Bondi Beach
【Go】09' 澳洲雪梨。(16) 南岬公園The Gap Park
【Go】09' 澳洲雪梨。(17) 魚市場 Fish Market
【Go】09' 澳洲雪梨。(18) 皇家植物園-麥奎理夫人石椅Mrs Macquaire's Chair
【Go】09' 澳洲雪梨。(19) 新南威爾斯藝術館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
【Go】09' 澳洲雪梨。(20) 聖瑪莉大教堂St Mary’s Cathedral
【Go】09' 澳洲雪梨。(21) 海德公園Hyde Park